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简称静教院附校,是一所面向全市招生,并能接纳外籍学生就读的九年一贯制公立转制学校,于 1999年5月起由静安区教育学院承办。 学校依托区教院优质教育资源,按照 “按最佳发展期设课,创最近发展区教学” 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整体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7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在特级校长张人利同志带领下,学校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契机,潜心于提高教育有效性的研究。2000年提出了“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创学生最近发展区施教”的理念,并且积极进行实践研究。学校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方面学校研究并总结出了后“茶馆式”教学,以此颠覆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业效能。
2008年、2009年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测试反馈,静教院附校学生不但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凸现了“更多、更少、更好”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
从1999年开始实验双语教学。该校的双语教学实验是由低年级、学科起始年级向高年级、学科延伸内容推进;在校园中积极创设双语学习大环境,例如用英语格言布置走廊、每天中午举行英语长廊活动等;每次学校举行大型活动都推出一系列活动常用英语及专用语,供学生学习使用;学校利用假期,利用外教资源举办假日英语活动;学校开设多门双语拓展型课程,例如法语、日语、韩语、英语演讲、英语小品等。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拥有一支富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4 %,其中本科学历占63.7%;中学教师本科学历达97.1 %,其中19 %的教师通过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在校上课的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达17名。我们将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竭尽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组建一支数量可观的中、高级教师及学科带头人队伍,产生一批优秀教师,并培养若干名在全区乃至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打造一批名师。
十年来学校多次承担教育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曾荣获上海市教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取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已成为上海市名校长培养基地和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上海市艺术的特色学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中小学活力大队”、“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依托区教院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按最佳发展期设课,创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办学理念,围绕着“提高教育有效性”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整体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短短几年内,静教院附校由原先一所薄弱学校(海防中学)一跃成为上海市的一个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引起了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从2004年7月8日起,解放日报先后五次以“轻负担照样高质量”为主题,报道了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做法,引起中央领导中宣部刘云山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关注。随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上海电视台和文汇报等全国和沪上主要媒体也相继报道,予以充分肯定。2005年9月8日,解放日报又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学生“减负”教师“加压 升学率“绿”起来》的大标题对学校进行专题报道;2005年11月4日、24日,人民日报先后以《二年级开始学数学,如何?——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的实践》、《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何以兼得——访上海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为题,对学校进行了连续的宣传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