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创建于1930年,是其“活教育”思想的实践基地。陈先生的全体教工的工作出发点始终以孩子的发展为本,在课程建设、师资选择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学校历来有“爱国爱校”的光荣传统,地下党员、进步人士在教师中占了很大比例,不少同志在解放后走上了政府领导岗位。解放后,学校秉承鹤琴先生的办学思想并将其不断发扬光大。1954年,即成为上海市首批重点小学,在教育改革的各个阶段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是上海市语文特色学校、上海市美术特色学校、上海市围棋特色学校、上海市机器人特色学校、上海市体育特色学校。
50年代,一中心的拼音教学独树一帜,不少教学模式和方法沿用至今;80年代初,“低幼衔接——小学新生教育”让一年级顺利完成角色转化,被全市普遍采用;80年代中,开辟第二课堂让更多的同学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文汇报》连续数周组织讨论和报道。
90年代以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成为一中心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通过新一轮课程 与教学改革,使“潜在”变为“现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十数年如一日打造一直堪当此任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各个学科均有在市区乃至全国闻名的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明星。
同时,以科研为先导,使课程新理念转化为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教师的教育行为,1990年至今,学校先后承担了全国、上海市重大课题,从而带动学校理性、高速发展。
学校与时俱进,始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中的应用,学校拥有三个机房、一个机器人工作室,各教室和办公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师生发展提供了新平台。